江蘇鑫瑞德智慧產業有限公司
咨詢熱線:
4000255556
售后服務:
025-66675966
1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
12月9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莊榮文在國新辦介紹《“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表示,規劃確定了6大主攻方向、10大任務、16項工程、12項優先行動和6大政策措施。
6大主攻方向
1.引領創新驅動,培育發展新動能
2.促進均衡協調,優化發展新格局
3.支撐綠色低碳,構建發展新模式
4.深化開放合作,拓展發展新空間
5.推動共建共享,釋放發展新紅利
6.防范安全風險,夯實發展新基石
四大重點工作
1.要打破信息壁壘和“孤島”,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國家數據資源體系
2.要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打通入戶“最后一公里”
3.要構建網絡和信息安全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保障體系
4.要開展5G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北斗系統建設應用、網絡扶貧、普惠性在線教育等12項優先行動
部署10大任務
1.構建現代信息技術和產業生態體系
2.建設泛在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3.建立統一開放的大數據體系
4.構筑融合創新的信息經濟體系
5.支持善治高效的國家治理體系構建
6.形成普惠便捷的信息惠民體系
7.打造網信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體系
8.拓展網信企業全球化發展服務體系
9.完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
10.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開展12項優先行動
1.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超前部署行動
2.北斗系統建設應用行動
3.應用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4.數據資源共享開放行動
5.“互聯網+政務服務”行動
6.美麗中國信息化專項行動
7.網絡扶貧行動
8.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
9.網上絲綢之路建設行動
10.繁榮網絡文化行動
11.在線教育普惠行動
12.健康中國信息服務行動
“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目標
到2020年,“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農業農村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全面深度融合,信息化成為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先導力量。
生產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核心技術、智能裝備研發與集成應用取得重大突破,大田種植、設施園藝栽培、畜禽水產養殖、農機作業、動植物疫病防控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適宜農業、方便農民的低成本、輕簡化、“傻瓜”式信息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7%。
經營網絡化水平大幅提升。運用互聯網開展經營的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大幅上升。農業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推動農業市場化、倒逼標準化、促進規模化、提升品牌化的作用顯著增強,帶動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生產資料、休閑農業電子商務加快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化應用取得新進展。農產品網上零售額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8%。
管理數據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初步建成,國家農業數據中心完成云化升級。“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任務全面完成,農業行政審批、農產品種養殖監管和農資市場監管、土地確權和流轉管理、漁政管理等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成運行。
服務在線化水平大幅提升。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加快普及,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及12316“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基本覆蓋全國所有行政村,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大幅提升,農業新媒體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服務站覆蓋率達到80%。推動鄉村及偏遠地區寬帶提升工程實施,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2%。
交通運輸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目標
到2020 年,部省兩級信息共享和數據開放水平大幅提升,行業主要業務領域運用大數據能力顯著提高,“互聯網+”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交通運輸信息服務政企合作模式基本形成,行業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信息化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信息化在引領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保障國家戰略實施、促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具體發展目標:
要素信息開放共享。全面實現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運載裝備、經營業戶、從業人員等基本要素的數字化,以及交通基本要素信息的匯聚、開放、共享、互認。基本實現交通基本要素信息在部省兩級數據中心的匯聚。
行業管理在線協同。推進交通運輸核心業務應用的在線化、協同化、平臺化。行政許可網上辦理、非現場執法取得積極進展,許可證件電子化、執法案件數字化取得新突破,實現全國異地交通運輸行政執法數據交換。
綜合運輸便捷互聯。綜合運輸服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不同運輸方式信息互聯取得重要突破。多式聯運單證電子化、標準化取得實質進展。
信息服務提質增效。地市級以上城市提供面向百姓出行和運輸服務的交通運輸信息服務,12328 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業務回訪滿意率不低于85%,政企合作推動交通信息服務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業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護得到全面加強,統一協調的行業信息安全認證體系基本建成,基本實現行業重要信息系統和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可控。
發展環境協調高效。統籌協調、運行維護、績效考核等機制進一步健全,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標準規范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行業信息化發展環境。
央企“十三五”規劃將下發 五大重點改革行業出爐
央企十三五信息規劃也將出臺,大家拭目以待……
各省、市十三五信息化規劃
即將陸續出臺,將引發萬億級信息化市場……
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目標
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國土資源云”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體系,基本建成基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國土資源管理決策與服務體系、以現代對地觀測與信息技術集成為支撐的全覆蓋全天候的國土資源調查監測及監管體系。在確保國土資源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實現國土資源監管、決策與服務的網絡化和智能化應用,有效支撐“三深一土”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大幅提高國土資源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全業務網上運行。國家、省、市和縣四級國土資源管理業務全面實現網上運行,互聯互通、協調統一、執行順暢的“無縫式”國土資源管理模式全面形成。到2017年,統一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全面建成,初步實現不動產登記業務各級聯動和跨部門協同。
全方位決策支持。國土資源態勢感知和決策支持系統建成,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科學決策的國土資源監管新模式深入應用,智能化的土地調查評價、地質調查評價取得明顯進展,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分析預警系統進一步完善。
全數據共享交換。國土資源數據共享新機制基本形成,國土資源數據在系統內部和政府部門間充分共享。到2018年,統一的國土資源數據共享平臺全面應用,并實現與國家數據共享平臺的對接。
全網上公開服務。國土資源政務信息公開內容及時全面,“讓百姓少跑腿,讓信息多跑路”的高效便民“互聯網+國土資源服務”新模式全面應用。到2017年,統一的國土資源數據開放平臺全面建成。
全系統信息安全。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得到全面落實,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系統全面建成,國土資源信息化運行環境更加平穩、安全、高效。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目標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實現教育信息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支撐作用和對教育創新發展、均衡發展、優質發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的中國特色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子。
任務保完成。全面完成教育規劃綱要、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和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案》的發展目標,基本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與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基本滿足信息化教學需求和個性化學習需求,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實現“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
應用上臺階。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為廣大師生、管理者深度應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進一步深入,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學生信息素養顯著提升,形成一批有針對性的信息化教學、管理創新模式。發展在線教育與遠程教育,推動各類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向全社會提供服務。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作用充分彰顯。
治理上水平。全面深化改革,積極利用市場機制,形成政府規范引導和統籌推進、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持續有效的教育信息化技術、服務供給模式;進一步健全教育信息化政策法規,構建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態環境,教育信息化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安全有保障。教育領域網絡安全意識顯著增強,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標準規范逐步完善,防護水平明顯提升,形成與教育改革發展相適應的網絡安全體系,教育信息化健康發展的局面得以保障。
“十三五”發展規劃:醫療衛生信息化被確定為國家重點
醫療衛生信息化被確定為國家信息化發展的重點。
醫療信息化建設包括遠程醫療信息系統、區域醫療信息平臺、醫院智能化管理系統。
國家文物局十三五信息化建設規劃
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標,正在編制之中……
“十三五”工程勘察設計行業信息化工作指導意見
發展目標:
大數據、云計算與“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勘察設計行業得到系統集成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數字化工廠(DF)技術在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充分發揮作用,信息化促進勘察設計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綜合類勘察設計企業普遍建立企業級信息資源庫、知識管理系統和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大型企業和工程公司進一步建立智能化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覆蓋設計、施工和運營管理等多項業務的集成化協同應用。全行業信息化水平普遍提高,企業之間差距逐步縮小。
主要任務:
推進企業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升集成應用水平。
積極采用前沿信息技術,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實現主營業務技術升級。
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保護知識產權。
推進信息化標準體系建設,滿足行業信息化建設需求。
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助推行業誠信管理信息化。
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
到2020年,中醫藥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成統一高效、互聯互通、惠民便民的中醫藥信息業務平臺,創新健康大數據應用,發展“互聯網+中醫藥”,適應深化醫改和中醫藥健康服務快速發展的需求,為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和技術保障。
中醫藥信息化基礎設施條件顯著增強。以國家、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為核心,建成中醫藥信息業務平臺,與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中醫醫療機構信息化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提升。
人民群眾對中醫藥信息獲得感明顯提升。統籌中醫藥政務業務信息化建設,完善覆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信息業務平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中醫藥信息服務有效供給逐步增多優化,均衡化程度明顯增強。
中醫藥信息化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中醫藥信息化新業態蓬勃發展,“互聯網+”中醫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更加豐富,創新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推進數據采集、體質辨識、疾病診斷、養生保健、康復療養、科普文化等健康服務產業蓬勃發展。
中醫藥信息化支撐體系優化完善。中醫藥信息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水平不斷提高;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并在相關領域得到推廣應用;中醫藥安全防護能力不斷加強。
“十三五”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
主線:全面提高建筑業信息化水平
核心:增強BIM、大數據、智能化、移動通訊、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集成應用能力,建成一體化行業監管和服務平臺,形成一批具有較強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和信息化應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建筑企業
基本特征: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升數據資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務能力。